(圖說:中央這名,就是腳趾受傷的小6男孩~)
進入在那瓦德加回教中小學服務的第二天,今天藝術、衛教、活動與英文組的志工都將輪番上陣,為小5和小6上課。Gorkha的氣候非常舒服,儘管在有豔陽的情形下不免炎熱,但大多數時候氣溫都維持在20幾度,空氣濕潤舒適,即便流汗也不感黏膩,只要一陣山間微風吹來,什麼煩惱都會一掃而空。
為孩子上課,原來是這麼幸福的事!
相較於昨日在小1、小2課堂上的挫折,今日為小5、小6上課,真是順利許多,這兩個年級的孩子們乖巧伶俐、積極投入,為他們上課真是感動極了!聽得懂簡單英語的他們,注意力相當集中,每個人都緊緊盯著志工們的一舉一動,用心聆聽每一句話、每一個想表達的意思,總是全心投入每個活動與體驗、立即給予回應,還會非常踴躍地舉手自願發言!多麼幸運,能擁有求知慾如此旺盛、認真學習的學生,此後我們漸漸發現,那瓦德加的學童們幾乎都是如此,他們無比認真的學習態度,使得課堂上充實歡樂的時光,感覺日日過得飛快。
(圖說:英文組的課程,總是歡樂與創意兼具,這堂的主題是-你最重要的東西)
在步調緩慢的尼泊爾,這群孩子帶給我們的其中一樣禮物是,重新體認到認真投身於一件事情的時候,時間過得多麼飛快;原來當你全心全意地付出、希望對方聽懂、學會,或僅僅只是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,是這麼快樂的事。
一個人能給予他人最珍貴的東西,就是時間和心。聖修伯里在《小王子》中寫道:「正是你為你的玫瑰花所花的時間,讓她變得如此重要。」而在服務過程中,服務者與被服務者,正是彼此的玫瑰花。
受傷的男孩,我們能為你做什麼?
早上的小6衛教課,由活動組志工與英文老師 Maibub Miya 隨堂協助(這位老師是校長的兒子,英文流利,在接下來的幾天中跟Meelan 一樣,成為課堂上最重要的翻譯推手,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更是不能沒有他!),在體驗式的教學中,學生們除了學習幾個重要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外,還嘗試了蒙眼走路、捏住鼻子暫停呼吸,與比手劃腳等感官體驗。志工子云請學生們分享心得,學生們表示當世界失去光亮、看不到路時感覺害怕,也失去方向感,這才體會到盲人的世界可能有許多難處……
學童們認真地講述自己的感覺,就算跟前一個分享類似也不以為忤。每個人都很謹慎地看待所有體驗與舉手分享的機會,氣氛熱絡而有秩序,專心學習的孩子們臉上有種光,看得出他們渴望吸收知識、認識世界,每分鐘都專心純然地享受著學習的喜悅。在課堂中,每個人都單純地活在當下,也許這就是平靜快樂的原因。
(圖說:受傷的男孩因眾人聚攏,轉趨沉默、驚恐)
在衛教課中場休息的空檔,志工們發現有名小男孩的腳趾受了傷,狀況有點嚴重,於是決定請具有醫護背景的韻涵幫忙處理。下課後是中午休息時間,在尼泊爾,學童因許多因素,往往沒有吃午餐,加上孩子對任何事都很好奇,所以當我們認真在看這名男孩的傷口時,其他孩子也紛紛圍了上來。(事實上,「孩子們紛紛圍繞過來」是服務過程中每天的校園常態~)
我們只好要求老師協助,請孩子們回到各自班上,以免給受傷的男孩帶來過多壓力。然後,我們仔細巡視傷口卻忍不住鼻酸-穿著夾腳拖鞋的左腳大拇指上,破裂、流膿的腫脹傷口,幾乎覆蓋住整隻腳趾,已看不到指甲;男孩受傷的腳趾腫脹且骯髒,黃色的塵土沾黏在血肉模糊的傷口,傷口流出的黏液把拖鞋前端弄得濕滑一片-難以想像這個孩子在行走於顛簸山路與追趕跑跳間、邁出每一個步伐時,得要承受幾分痛楚。
然而這個男孩,方才在課堂上表現得好極了。
在他熱烈參與各項活動時,臉上不曾流露出任何異狀。
年紀這麼小的孩子,怎麼會有這麼嚴重的傷?
萬一沒有妥善照料,會不會影響到往後的人生?
(圖說:拍攝與觀看這張照片都需勇氣,因為實在不忍將鏡頭對準及直視.....)
也許是因為腦中飛快閃過以上念頭,來尼泊爾之前也編輯、閱讀過這類兒童傷病資料的工作人員,忍不住躲到旁邊偷偷擦淚,即便事前已經做過心理建設,但當真實看見、發生時,那種心疼和不捨依然強烈。但,眼前最重要的是受傷孩子的身心,眼淚和同情於事無補,我們躲到一旁,韻涵請Meelan告訴孩子可能會痛、得忍耐,接著冷靜專心地為孩子清潔傷口,輕輕上藥、包紮,並把沾滿黏液的拖鞋沖水擦乾,保持乾燥。那樣嚴重的傷口,不管觸碰到任何物品都一定很痛!男孩異常勇敢,有時輕輕抓住志工伸出的手,咬著牙忍耐,全程不哭不吵非常安靜。
我們請林大哥過來,想知道對於這男孩的傷勢是否還能夠做些什麼。韻涵說,現有的設備與技術,不足以為男孩進行清瘡動作,還是得讓他到醫院徹底清瘡、每天換藥,保持傷口乾淨。透過Meelan的翻譯,林大哥與校方反覆確認男孩就醫的可能性,學校老師表示,男孩先前已去過醫院,可能是疏於照顧才變得嚴重,在這裡,醫療似乎是免費的,但由於男孩家離醫院很遠,無法確定他的家人是否能每天送他就醫。
受傷的男孩,沒想到自己的傷勢竟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,他沉默卻顯得不安。我們雖已盡量避免露出憂心忡忡的神色、也開始趕大家去休息吃飯,但面對眼前狀況,這樣的疑問不免悄悄浮現──到底要如何,才能給出更多、做得更好?想要做更多的我們,是否真能幫得上忙?
(圖說:洗乾淨的拖鞋,與包紮後的傷口)
在台灣,12歲的國小學童幾乎不可能面對這種醫療缺乏。
在尼泊爾,這卻是常見的普遍狀況。
服務中,我們初次體認到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。
這天,沉重感席捲而來。
---
(後記)
這位腳趾受傷的男孩,第二天並沒有出現在學校,我們暗自擔心是否我們的介入,給他及他的家人帶來壓力?所幸,後來他來上學了,他的家人有帶他去醫院就診,化膿的情形有所改善。
之後衛教組的韻涵,在服務期間固定為他換藥,到我們要離開時,男孩的傷勢已經好了很多很多;志工們返國後仍和學校老師以臉書聯繫,老師表示,男孩的傷口已經接近康復,沒有大礙了!
留言列表